電話實名制即用戶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寬帶業(yè)務、無線上網(wǎng)卡的入網(wǎng)、過戶等業(yè)務時,應提供真實身份信息,以自己的名稱、產品、品牌等文字標識為手機號碼進行注冊。
“史上最嚴”的手機實名制加緊推進之中。近日有報道稱,2015年9月1日起“非實名用戶可能被停機”。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向運營商相關負責人核實獲悉,根據(jù)《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guī)定》、《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為強化手機實名登記管理,2015年9月1日起,相關運營商將通過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等措施,進一步加強新入網(wǎng)客戶身份證信息核驗;對于非實名老客戶,必要時將根據(jù)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部委工作要求采取限制通信、業(yè)務的手段,督促用戶依法實名登記。
概述
2013年9月1日開始,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對新增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含無線上網(wǎng)卡)用戶實施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嚴格實行“先登記,后服務;不登記,不開通服務”。
2015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lián)合印發(fā)《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國范圍聯(lián)合開展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重拳整治“黑卡”。其中包括,2015年9月1日起,電信企業(yè)要求各類實體營銷渠道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在為用戶辦理電話入網(wǎng)手續(xù)時,必須使用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用戶本人的居民身份證件,并通過系統(tǒng)自動錄入用戶身份信息;不得委托未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的社會營銷渠道辦理電話用戶入網(wǎng)手續(xù),多項實名制落實措施被業(yè)內稱為“史上最嚴”。
明細
《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作方案》已經在2013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第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2014年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lián)合公布《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購買手機卡必須實名制,并在全國范圍聯(lián)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治理行動。
實施背景
電話實名制在2010年也曾實施,當時工信部就宣布實施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但當時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支持,實施效果并不理想。但此次實名制,工信部對三大運營商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如果運營商不配合實名登記工作,將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同時電信業(yè)務經營者、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提供者,如泄露、篡改、毀損或出售用戶個人信息,也將面臨1萬至3萬元罰款。
焦點問題
有關電話實名制,公眾最關心的焦點問題包括: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垃圾短信、電信詐騙等頑疾能否有效遏制等。
有網(wǎng)友指出, 騷擾電話、垃圾短信日益泛濫,不少就是運營商和相關企業(yè)合謀的結果。 因此,實施電話實名制恐怕并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AM 8:00-12:00 PM 14:00-18:00)